Monday, September 18, 2006

分拆公司管理儲備!

信報財經新聞
2006-09-19

  從回歸開始計,香港外基金的投資表現確實失色,今年4月開始,新加坡的外儲備已超逾香港……與其請年薪近一千萬大元的任總跟李顯龍太太何晶學藝,何不徹底跟人家學師:分拆公司管理外匯基金投資!

  在金融界,數字勝萬言,要衡量任總的表現,不可不看香港外匯基金的投資回報。97年7月回歸時,香港的外儲備金額為八百一十七億美元,只居於日本、中國之後,而新加坡則以八百億美元排名第六。及後亞洲其他經濟體貨幣因金融風暴貶值,2000年香港的外儲備金額為一千零七十五億美元,新加坡則原地踏步,外儲金額七百九十七億美元。

  風暴過後,過去五年新加坡備受好評的投資策略開始收成,今年4月至今,新加坡外儲備一直高於香港,最新數字是一千二百九十九億美元。

  儘管不少香港銀行家為任總開脫(金融界又有誰會願意開罪監管機構?),可是不妨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一百元放進銀行,一年後連本帶利獲得一百零三元,但存進另一家銀行卻可獲得一百零八元,投資者會如何選擇?

  一如本欄另一作者柳隨雲上周指出,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過去二十五年,以美元計每年平均回報率高達9.5%(以坡元計平均回報8.2%),香港外基金去年回報只有3.1%。若看新加坡政府另一投資旗艦淡馬錫,該公司由1974年至今,股東回報率平均每年18%;去年回報率更高達24%。

  雖然新加坡在回報數字上確勝一籌,但更重要的,正正是新加坡的投資策略並非沉醉於數字遊戲,而是背負促進國家經濟穩定發展的深遠任務。新加坡的投資目標是兩方面的,一是確保外儲備的安全,並使其增值,保證儲備資產購買力穩定;二是致力於培育國內戰略產業、提升國家競爭力,以及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為實現上述戰略目標,新加坡政府早就將外儲備的投資對象從低回報的流動性資產,轉向長期、高回報資產。

  獅城的手法贏得市場口碑。去年7月,南韓仿效GIC成立韓國投資公司(Korea Investment Corp.〔KIC〕),負責管理南韓部分外儲備。 

 市場預期到今年底,中國的外儲肯定超越一萬億美元,如何善用這筆巨額資金?國內不少聲音都提出仿效新加坡。反觀以國際金融中心自居的香港,在管理外匯儲備上只落得「乏善足陳」四字。www.chanfire.blogspot.c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