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8, 2006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信報財經新聞
2006-11-28

  《彭博資訊》報道,中國銀行(3988)證實正在競投亞洲最大的飛機租賃公司新加坡飛機租賃35.5%股權;中行副行長朱民說,中行希望努力進入其他領域,而不僅僅是專注於貸款業務。一聽這新聞,筆者嚇了一驚,心想怎麼銀行也要變身綜合企業(conglomerate)?

  先說一下Singapore Aircraft Leasing Enterprise (簡稱SALE,真的沒有改錯名!)。該公司成立於1993年,目前機隊有七十九架飛機,其中七十二架由SALE擁有。公司有四個股東,新加坡航空(35.5%);WestLB(35.5%),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14.5%);淡馬錫(14.5%),今次出售股權的是新加坡航空。目前共有四名買家角逐SALE的股權,交易預算明年3月底前落實。

  SALE的網頁指出,截止今年3月底止,公司的總資產為三十一億美元;受惠於行業復甦,截至今年3月底止全年純利大增約六倍,至三千四百七十萬美元(約二億七千二百萬元人民幣)。

  買家用多少錢購入SALE的股權才算合理?筆者提供一個參考:假設SALE出售的市盈率約三十五倍(這是假定行業屬於高增長),則SALE的市值為九十五億元人民幣,而35.5%的股權,金額約為二十七億元人民幣。

  其實就算中國銀行成功收購,二十七億元人民幣的交易,相對於中國銀行截至去年底總資產值四萬五千六百億元人民幣,實在不值一提;35.5%SALE股權提供的全年純利只約為一億元人民幣,相對於中國銀行去年度全年純利二百五十億元人民幣,也同樣是九牛一毛。

  換言之,這交易並不能達到朱副行長所說的目標,帶領中國銀行走出專注貸款業務的框框。不過,這反而令筆者安慰。

  綜觀全球大型金融機構──花旗集團、匯控(005)等等,本業是金融相關業務,公司就是專注金融相關業務;若果換了是匯控跑出來高調競投SALE的股權,然後高呼「不僅僅是專注於貸款業務」,相信金融界一定大嚇一跳。

  但是,話說回頭,其實匯控、花旗、高盛、大摩等等,不時都會入股競投其他行業,例如電盈(008)股權出售鬧劇的其中一個配角買家,也是澳洲麥格理銀行;事實上,SALE最後四名角逐者,亦包括渣打銀行。

  為什麼對於這些銀行作出投資,我們又覺得習以為常?筆者以為這就是中國公司有待與國際接軌的地方,反映內地企業未能掌握國際金融市場的文化差異。

  首先,在國際銀行界,大家的用語並不是「不僅僅是專注於貸款業務」,而是發展非利息收入業務,不要小看此用語,因為單憑這一句話,已代表「利息」才是核心;第二,規模如此小的交易,只是銀行其中一個部門的投資,根本不應由總行高層評論,而且還煞有介事地elaborate,令銀行的發展路線惹人懷疑!其實最理想的做法,是一如其他國際金融機構,由公關發稿,交代進行競投的只是公司的資產管理部。

  除非中國銀行真的立心要發展為綜合企業(筆者卻不同意這路向),否則不要看輕這些terminology引起可能的文化衝突,最近期的例子是《信報》老總陳景祥兄所說的,明明目前政府倡議的教育政策是將免費教育資助擴展至幼稚園,但就因改錯名說成「學券制」,弄得公眾的預期失控,徒為政府增添一筆麻煩賬。

chanfire.blogspot.c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