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9, 2006

謠言止於智者?

信報財經新聞
2006-12-19

  上周五和黃(013)股價大升大跌,全拜英國網站評論員Guy J. Kewney所賜。姑勿論是否有人刻意散播假消息,大型企業受謠言在互聯網等新媒體發放帶來莫大「破壞力」之苦,外國例子早已俯拾皆是,這個「潮流」終於吹到香港。本港上市公司曾被「教育」應什麼事都以不予置評作回應,但這明顯是不合時宜的做法。筆者建議公司設專欄回應謠言,這才令市場獲得最大的透明度,最能保障小投資者權益。

  香港傳媒已在廣泛討論Kewney事件的始末,不贅,但筆者想先說一宗花絮輕鬆一下。Kewney這位鬍鬚白漢子今年5月已在英國傳媒面前「轟轟烈烈」地當了一次主角,令社會關注媒體報道可信性的問題。

  事緣他要到BBC接受訪問,但BBC竟把一位到該公司求職的黑人誤認作Kewney;更不可思議的是,這位「黑人Kewney」的訪問竟直播「出了街」!笑話百出!連維基百科都可查到這位黑人實為Guy Goma。有關這宗鬧劇的資料可參看以下網址:

http://www.newswireless.net/index.cfm/article/2708

http://en.wikipedia.org/wiki/Guy_Goma

http://news.bbc.co.uk/1/hi/entertainment/4774429.stm

  回說股票市場,金融界一向謠言滿天飛,見怪不怪。不過,以港股而論,電訊股受謠言影響,股價大幅波動,則似乎是最常見的情況。例如早年中移動(941)常傳出謠言;當年電盈(008)與網通(906)洽談出售股權,亦曾不斷誤傳交易告吹。

  面對謠言引起的波動,小投資者可說避無可避,只能期望「涉案」公司盡快作出澄清,令股價重納正軌。在和黃事件中,各方反應仍算快,始作俑者Kewney更已打倒昨日的我,消息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總算告一段落。

  事實上,外國公司亦經常受謠言影響,例如上周曾談論的星巴克。讀者登上星巴克的網頁,便會發現這家國際企業面對的傳言五花八門,時而把公司與愛爾蘭共和軍拉扯在一起,時而說公司不支持美軍。星巴克最新近面對的公關難題,是被指控不支持埃塞俄比亞加入「公平貿易」咖啡產地行列。

  面對謠言,星巴克的處理手法是自設專欄回應(rumor response)。反觀香港公司,面對同樣情況最常見的應對是:「我們不會就市場傳聞作出評論。」愚笨的香港監管機構過去亦曾建議本地上市公司對任何事都三緘其口,不作評論。

  然而,在今天資訊爆炸的社會,香港公司採用的這種手法已明顯落後於形勢,不合時宜。一千次謊言會變成事實,而在互聯網、手機短訊這些資訊傳播平台,要出現一千次謊言實在輕而易舉。

  筆者建議香港的上市公司參考星巴克的做法,在公司網頁除了正式新聞稿一欄,還應加入「對於謠言的回應」專欄,儘管這也是被動式回應(但有誰可以主動撲滅世上所有謠言呢?),但總比坐以待斃正面得多,而且對提高公司透明度和金融市場正確訊息流通都有好處,最終對公司及投資者都可帶來裨益。

  再說遠一點,不論在財經或其他方面,香港政府一直迴避(或說不懂、不知應否)監管新媒體,這種鴕鳥政策是時候改變,應主動成立委員會討論網上世界的監管處理手法。

  舉一個非財經的例子:香港團體要公開籌款,須先獲社會福利署批准,然而,有關條例定立時,這個世界還未有互聯網,故此便出現在互聯網募捐的漏洞。chanfire.blogspot.com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