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0, 2007

國企整體上市有喜有憂

信報財經新聞
2007-02-21

  各位《信報》讀者恭喜發財,豬年勝狗年!農曆年「長」假期歸來,陳焱原本想應節,挑一隻豬股與讀者分享,不過,難得有假期可以停下來喘口氣,陳焱趁機把積存在心中的疑團清理一下,這就是中海油(883)母公司打算總體上市一事。

  2月上旬,中海油母公司透露集團正籌劃總體上市,按照規劃時間表,母公司將在2008年達到整體上市的要求。陳焱看到此則新聞,其實頗為驚訝,因為這做法將打破十多年來國企、內地企業來港上市運作安排的傳統;而且,如果母公司可透過子公司在股票市場集資,權衡利害後,陳焱對母公司上市帶來的好處心存疑問。

  國企來港上市的歷史始於1993年青島啤(168),如果陳焱沒有記錯,過去十多年,每一家國企(H股)或者紅籌來港上市,做法都是如出一轍:將優質資產注入子公司,然後把子公司在港上市。這做法覆蓋所有行業:單一行業企業如電訊、石油,綜合類型公司、窗口公司(一個久違了的名字)如華潤(291)、上實(363)……等等。

  這種做法亦提供另一炒作概念:注資。過去紅籌高峰期母公司把優質資產分批注入上市公司,往往將股價推至高峰;而近年大型的注資項目,則非電訊行業如中移動(941)、聯通(762)莫屬:母公司分批將各省業務注入上市公司。

  一般來說,內地企業系內分類可以簡化為上市公司持有較優質的資產,母公司的資產組合則良莠不齊。

  不過,如果中海油集團整體上市,這個維持了十多年的傳統將會打破,投資者必須重新認識內地企業新的遊戲規則,好處是將有更多大型(而且應是優質)股份可供選擇,但「壞處」是投資者要多下苦功做功課,找出更值得投資的公司。

  以中海油集團而言,母公司能夠上市,反映其盈利能力達到一定水平。截至2005年年底中海油母公司營業額為八百八十八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逾七成由香港上市公司貢獻,香港上市的中海油同期營業額近七百億元;純利方面,母公司為三百八十八億元,其中四成六來自香港公司。

  非常表面的從另一角度看,母公司的盈利能力確實較理想:母公司每一元的收入,可賺取四角三仙;而子公司每一元收入,只賺三角六仙。

  然而,這只是2005年的數據,母公司已公布截至2006年底營業額為一千二百零八億元,實現利潤總額四百八十一億元,增長24%;子公司的數據要到下月才公布,屆時投資者又要再細心分析。

  若果中海油母公司整體上市,無可避免會成為子公司的競爭對手,當然這情況並不罕見,恒隆集團(010)與恒隆地產(101)的情況便相類似。

  不過,國企的情況有點特殊,國企是國家資產,從政策層面考慮,母公司上市除了可提升國企的企業管治水平外,還有多少益處呢?但不利的因素卻是平白將國家資源開放予其他小股東,國有資產進一步流失是否值得?陳焱認為應進一步探討。chanfire.blogspot.com

3 Comments:

Blogger Unknown said...

祝今年萬事如意!

本人是貴網誌讀者, 其間獲益良多, 感到非常高興.

廣汽是駿威的母公司, 本人農曆前查看其網頁, 按資料顯示其亦部署整體上市, 這樣是否預示內地一個新潮流/新遊戲規則隱然開始? 但計劃只有A股, 香港會否真的被邊緣化?

2:29 AM

 
Blogger ck said...

Dear Mr. Chan,

I like to read your "財經DNA" very much.

Today's headline is a new and interesting subject to me. I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consequential risks.

Best regards,

CK

7:21 AM

 
Blogger Cory said...

陳兄, 你好....... 小弟對國企整體上市有一個諗法, 就係充分利用財資市場去為國家向外收購, 始終國企上市都會用A+H形式, 一方面利用H股以股換股作收購, 另一方面利用A股充實國內市場, 加強社保基金回報.

12:22 PM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