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31, 2007

最重要的投資秘訣

信報財經新聞
2007-01-31

   意猶未盡,今天再說說羅傑斯(Jim Rogers)北京之遊。據報道所見,羅傑斯到北京後參觀了國航(753);又以客戶的身份到了數家銀行了解中國銀行的運作;並跟了一家證券行體驗散戶的氣氛;以及與北京的部分投資機構代表和股民代表交流。羅傑斯這一行帶給中國╱香港╱世界股民最重要的投資要訣是:請認真地了解你要投資的項目。

  羅傑斯參觀國航時提出的問題也是挺有趣的,除了油價套戥外,他亦非常關心國航董事長李家祥的背景及做事手法,開門見山問李家祥在國航當了董事長多長時間,是否離開空軍之後就到國航。

  為什麼特別關注李總的出身?這位國際級大師這樣回答:「過去國航一直是政府的,政府通常會作出很多控制,一個人得到職位不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而是取決於他是不是認識什麼關鍵人物,我要確定他是不是很清楚他正在做的事情,了解航空業的工作如何做,如果他只是一個因為認識關鍵人物的官僚,那就糟了,但他很清楚航空業的事。」

  這答案其實已為散戶贈送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要訣──認清想投資的公司之管理層能力及作風。當然,普通散戶如你我,不一定可以跑到北京,到了京城也不一定(其實應該是一定不)可以跟李家祥見面;但是,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股東的每一個散戶,其實一年一度總有機會跟公司管理層交流提問,那就是股東大會。

  香港的散戶最愛股東大會……提供的食品,但是,在股東大會發問一些具意義的問題,這風氣始終在香港並不盛行。  誠然,面對股東大會上一些小股東無聊、無謂、甚至不合邏輯的問題,陳焱也會感煩躁;不過,若是一些有遠見、合理的問題,其實總會獲得其他有識之士認同的。

  所以,陳焱鼓勵大家多做功課,了解你自己的公司,並在股東大會上發言發問,讓自己可親身體驗、感受公司管理層的能力,你也可以發揮一個國際級投資大師應有的表現。

  好了,說完這些乏味的陳腔濫調,陳焱在被讀者唾棄之前,還是提供一些羅傑斯三昧問題答案自保一番:

  人民幣──不要賣人民幣,人民幣比美元好太多了,是世界上最強、最有影響力的貨幣,而且這會持續。美元在貶值,而人民幣升值,不要買美元,要買人民幣。

  中國銀行股──和其他行業一樣,對銀行股的評估沒有什麼特殊的,主要是看公司的利潤、財務、資產負債表、發展前景、盈利,如果一間公司有很好的盈利、資產負債情況和好的前景,你就可以買這隻股票,但是,你不應該支付過高的價格。此時此刻,我不會買工商銀行(1398)的股票,工行股價已經上漲了很多,此時它已經太貴,需要等股價降下來,等市場冷卻。

Tuesday, January 30, 2007

羅傑斯看中國股市

信報財經新聞
2007-01-30

   金融界guru羅傑斯(Jim Rogers)上周到北京,旋風式近距離檢視全球最新版冒險家樂園。香港的媒體對此未見熱烈報道,但是這位大師此行卻是有問必答,除了分享了香港散戶最喜歡的三味問題「buy, sell, hold」,更暢談了他對中國股市、國航(753)等的看法。

  其實Guru跟普通讀者股民一樣,最重要都是回答三味問題,但分別是人家把三味問題視作會考的長題目來用功準備,動輒可以答上數頁紙;但普遍股民則只視三味問題為選擇題,選了abc便完工馬上交卷走人!

  陳焱借這位與索羅斯共同創立量子基金、商品期貨一哥、已環遊世界兩次的旅遊家來往自己臉上貼貼金。此行羅傑斯特地走訪銀河證券,兩年前他在同一地點為自己的妻子及女兒開設證券戶口,當他親身目睹中國股民目前的投資氣氛,甚至跟一名內地股民熱烈辯論中國股市的風險後,發表了下列意見:

  「現在中國每天有五萬個新的股票賬戶開戶,我們去銀河證券的時候,看到很多人擠在一起,這不是一個人們採取成熟行動的表現,實際上是市場處於泡沫階段時人們採取的行動,當市場處於這樣的歇斯底里狀態的時候,人們必須非常小心,也許應該什麼都不買,我就什麼都不買,但是我也沒有賣,我不是說市場不能繼續上漲了,我只是說我不會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進行投資或是買股票,我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投資已經很長時間了,我看到過很多危險的象,這就是一個危險的象,我對中國的前景非常樂觀和興奮,但是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市場不應該是這樣的。」

  哈哈!這跟陳焱上周二〈鞋童.股市〉一文真的不謀而合!英雄所見略同!不過,一如上周所說,中國市場的警號不是沒有響起,問題是大家是否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勇氣!羅傑斯認為有兩種情況可以使中國的牛市不再持續:「一是政府採取有力的措施使市場冷卻;二是市場漲到非常非常高的時候,泡沫爆破。」

  大師北京之行首站是參觀國航,他透露原來他持有大量國航股票,還有大部分其他內地航空公司的股票!他認為在未來三年,航空對投資者來說是個好機會:「國航是最大的,是最重要的,它過去也有一些問題,所以我想去看個究竟,再決定我是多買進,還是賣,或者什麼都不做。」

  參觀完國航後,羅傑斯明確的說:「我打算買進更多,我還打算買更多其他中國的航空股。」不過,好漢不吃眼前虧,他也明言「現階段不買入」「我想等一些事情發生、使股價下跌後再買入,這些可能是市場的因素或油價因素,或是其他一些因素,我也不知道,那時我會買入更多,順便說一下,中國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旅行會大幅增加,所以我對航空股很看好,不僅是中國,世界範圍也是這樣,但中國尤其如此。」

  陳焱看到有些媒體帶點揶揄的說羅傑斯這邊廂看漲石油價格,那邊廂卻又唱好成本會隨油價上升而大幅攀高的航空股,但細看羅傑斯到訪國航,向管理層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國航機油套戥的安排,又追問現在油價下跌,套戥了是否不能盡享這方面帶來的好處!筆者認為問題的背後與羅傑斯自己對油價的預測並無矛盾。

Wednesday, January 24, 2007

停牌澄清須一視同仁

信報財經新聞
2007-01-24


   聯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停牌澄清訊息的處理手法總教人摸不着頭腦,總令人有厚此薄彼的感覺。例如近日中國財險(2328)的演辭事先張揚了公司的盈利狀況,但公司又安然繼續交易,不用停牌;但兩個月前國美電器(493)透露2007年財務目標,卻須暫停交易!

  彭博資訊引述中國財險副董事長王毅於2007年全國保險工作會議發表的演辭,說公司受惠於中港兩地股市造好,2006年投資收益大增,除稅前盈利將上升80%。報道又指演辭透露按照香港會計準則,公司2006年未經審核保費收入達七百一十三億元人民幣,增長8.2%;其中投資收益上升9.24%,並預計2006年股本回報率可達12%。本港報章其後紛紛轉載這則消息。

  財險在香港上市多年,應該知道公布盈利預測是上市公司的禁忌,尤其數字觸及利潤預測(至於營業額預測,陳焱的經驗是一般都無問題,聯交所不會嚕囌)。誠然,公司夠膽拿出在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發表的數字,可信性應該非常高;然而,如此具體地公布未經董事會通過、未經核數師審核的數字,始終不是值得鼓勵的做法,中國財險身為保險公司,實在以身犯險!內地企業經常強調要與國際接軌,此等監管細節不應忽視。

  事件更弔詭的,是聯交所的反應。雖然消息被廣泛報道,而且刺激財險股價周一大升9.5%,收報四元四角七仙,但財險毋須停牌,而且一整天都相安無事,公司只於翌日(周二)上午八時二十三分在聯交所網站發表「阿媽係女人」的例牌回應公告。  公告指有關數字:「不應被視為本公司任何具體盈利預測的數據。董事會同時提醒投資者注意,投資者在買賣本公司股份時不要依賴該等資料,而要以本公司正式公布的資料為準。」

  看到這通告,不知兩個月前才停牌澄清的國美電器有何感想!去年11月23日,國美在收購永樂(503)的慶祝酒會上,宣布公司的短期目標是2007年實現銷售額突破一千億元,淨利潤達到二十三億元;至2010年力爭銷售額達到二千億元。

  國美在當日交易了九分鐘便暫停買賣,要發出澄清通告,巨細無遺地就每一項數字作出澄清。到底是否該九分鐘交易時段集團股價大幅攀升,引起交易所的注意?可是,國美股價在該時段只從六元四角攀升二仙,升幅僅0.3%!國美翌日復牌,股價亦只升1.7%,收報六元五角一仙。

  再看另一家藍籌公司利豐(494)的做法,便更發現聯交所的混亂。利豐自1992年開始,每三年公布一次三年計劃,例如2002至2004年的三年計劃,目標是營業額達六十四億美元(四百九十九億港元)和利潤倍增至逾十九億港元。對此,利豐一直反複掛在口邊,媒體亦經常報道,但公司既不用停牌,亦毋須作出澄清。利豐最近一期的三年大計,是希望2007年前營業額達一百億美元。

  香港要當國際金融中心,清晰、公平的監管規則是首要條件,聯交所的諸位高層,還請多多努力!

chanfire.blogspot.com

Tuesday, January 23, 2007

鞋童.股市

信報財經新聞
2007-01-23

   「鞋童與股市」可謂最傳統的投資智慧,意思是當人人都高談闊論買股票之時,就是沽貨離場之日。然而,縱使金科玉律已在眼前,在投資市場有多少人能眾人皆醉我獨醒?陳焱今天想掃掃大家興,請大家留意今年首十個交易天,國內股票、基金的新開戶數字,已達去年全年新增戶口的五分一!

  A股的警號不可以說沒有響起,問題是有人認為警號已經響完了,有人則認為警號才剛開始。

  人民銀行在春節前宣布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有些外資大行已說感意外,例如野村證券便認為,今年2月18日是農曆新年,而農曆年一般是資金需求高峰期,傳統上貨幣政策當局都會設法確保這段時期市場上會有足夠的資金。 但人行一改傳統,其中一個目的可視為打擊過度投資及股市過熱。

  有些投資者不愛考慮這些「艱深」的利率政策,好的,那陳焱拿一個最簡單的指標:「鞋童指標」供大家參詳。

  鞋童故事在財金界可謂無人不曉:美國甘迺迪總統的父親Joseph Kennedy是華爾街的老大哥,在1929年華爾街大崩盤前,有一回老甘迺迪請一位鞋童幫他擦鞋,這位鞋童一邊擦鞋,一邊談論股票,老甘迺迪駭然發現社會上男女老幼都飛身入市買股票,他認為這是股市泡沫形成的訊號,馬上沽清手持的股票,避過一劫之餘,也留下了這則經典故事供後世參考!

  今天中國的鞋童是否都在談論股票?陳焱先跟大家翻翻舊賬,在剛過去的2006年,中國的股民、基民(基金賬戶持有人)增加了約五百萬戶。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數據顯示,在2005年年底,中國A股、B股及基金賬戶的總登記數字為七千三百萬戶;而截至2007年1月11日,該數字已超逾七千八百萬戶。以中國十三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一百人中,有六個是「股╱基民」。

  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數字是2007年首十個交易天的新開戶數字。《新浪網》引述《經濟觀察報》(陳焱找不到原文)報道,截至本月17日短短十個交易天中,中國股票、基金新開戶數目已高達一百三十萬戶,即平均每天開戶十三萬!換言之,去年五分一的新增戶口,在2007年短短不足二十天已「達標」。

  在2007年新增的一百三十萬「鑊剷」大軍中,新增A股股民為六十一萬七千多(報道指已超逾12月全月五十九萬的開戶數字);B股一萬二千戶(12月全月為四千五百戶);新增基民則為六十六萬戶。報道引述中信證券安外大街營業部副總經理韓鋼說:「從來沒像現在這麼火爆,開戶都要排隊等候了。」

  另有報道指出,2006年中國平日的新開戶數平均每天只有一萬六千戶左右,但今年1月11日那天,卻創下超過十六萬戶的紀錄,即是十倍於去年的人加入這個淘金熱。

  在這些新知舊雨的推波助瀾下,近期深滬股市指數不斷攀升,而且每天成交額屢創新高,千二億元、千五億元都有如歡樂滿東華的善款數字,不斷掛出來等候紀錄被破。

  這些數字代表什麼?一些分析員例如港人熟悉的謝國忠已提醒大家「警惕股市泡沫」!摩根士丹利分析師Jerry Lou1月初發表一份題為《2007:泡沫終將破滅》的A股研究報告,把金融股主導的A股走勢比作2000年科網股泡沫。

  如果A股岌岌可危,H股唇亡齒寒,投資者不要掉以輕心。

chanfire.blogspot.com

Wednesday, January 17, 2007

橋段老套脫離現實

信報財經新聞
2007-01-17

   曾蔭權班子昨天大鑼大鼓地上演折子戲《十一五與香港經濟發展》,但從劇本內容以至票房收入(翌日的股市表現)來看,折子戲明顯未叫好亦不叫座。

  昨天恒指收報20027點,跌四十點,特區政府這套重頭大製作顯然並沒有為市場帶來驚喜。當然,曾特首等人可自圓其說,恒指在周一已經大升,反映市場對這劇本的支持云云,但實情是股市對報告反應冷淡。

  原因很簡單,戲迷批評劇本橋段老套缺乏新意,最重要的是戲情發展脫離現實,編劇予人天馬行空的感覺。

  很多評論包括《信報》的社評都已提出,小組的建議新意不多,其中有些甚至可用滑稽來形容,例如降低印花稅,這建議市場早已倡導經年,政府一直缺乏回應,但現在卻將建議包裝成香港的妙藥靈丹、未來的發展方向!

  再說金融業發展的重點口號—什麼「走進去」、「走出去」,首先這口號說出來已經不順口,兩句口號的主體又不統一,走進去是香港企業,走出去是內地企業!有些報章已索性將之改為「走出去」、「引進來」!連口號也定得如此差,真不知算不算出師不利!

  或許港府官員受幾米、杜琪峰的「向左走、向右走」影響,所以寫下「走進去」、「走出去」這些獨具匠心的巨作。但是,單看這句口號,要人家走來走去的,看着已覺疲累。香港總是被動的要求人家為我們做這做那,走去這走去那。

  其實,金融市場並非不知道我們要往哪裏走,實際上金融市場自由運作,對向北走這堅定不移的方向清楚不過,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要求人家與我們一起開步走?香港可以提出什麼條件,去吸引內地回應我們的要求?

  自然,老生常談的,是祖國愛香港,香港好、祖國好!在這大前提下,祖國為香港開方便之門好像義不容辭!然而,大家都知道阿爺兒孫眾多,順得哥情失嫂意,如何能包裝一個不厚此薄彼的方案讓中央照顧香港,這才是特區應研究的重點。

  不知是否香港政府缺乏國際談判經驗,每次面對祖國時,總是只懂伸出手來,不斷索取,永遠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求取最多的好處,這種談判技巧實在拙劣之極。最高明的,是從談判對手的角度出發考慮,回應對方的agenda並謀求解決之道,從中確立自己的利益。

  在我們要求中央確立香港為金融中心的同時,是否有想過為中央提供一個答案,讓中央可以漂亮地回應上海、其他省市對這安排的意見?  特區政府與其要求大家走來走去,不如先坐下來學學談判桌上的技巧!

chanfire.blogspot.com

Tuesday, January 16, 2007

勿一本通書看到老

信報財經新聞
2007-01-16


  滬深股市大旺,昨天多家公司升停板,深圳指數更再創新高。滬深股市暢旺引起世界各地股民關注,上周末筆者與一名移居硅谷數年的朋友在網上閒聊,身處美國的對方說近期想投資外地,想趕上車投資中國市場,但中國股市已經上升如此之多,短期會否大跌?其實朋友並非股票專家,但陳焱認為他的想法可反映美國散戶的現況,值得跟讀者分享。

  朋友以街頭智慧振振有詞地說,有兩個因素會導致中國股市急跌:一、中國政府政策;二、美股大跌。對於第二點,筆者本能反應回答:中國市場為絕緣體,受美股影響輕微,美股下跌應只會帶來心理上的影響,或者是長遠而言影響中國企業所接的美國訂單。不過,這說法馬上遭早被美帝主義「荼毒」的朋友反駁。

  朋友知道美國或者外國的散戶不可投資A股,但他以為凡在中國當地設有辦事處的外資公司,都可投資A股,所以美股下跌,外資會拋售股票,包括A股。這說法當然不正確,筆者向他澄清只有符合QFII資格的大行,才可投資A股;而QFII目前佔A股的比重仍然很低。

  但是,這名習染美國脾性的老友並不放過筆者,馬上要求陳焱拿出「真憑實據」。這一下可考起陳焱,驚覺QFII已實行數年,究竟一向以為是真理的事情,在日新月異的金融市場會不會已悄悄地起了變化?陳焱翌日急忙致電「熟悉中國國情」的老友求救,再翻查資料。

  幸而中國通老友一聽陳焱電話,已馬上以肯定的語氣回答:目前QFII的金額近一百億美元,即約七百億至八百億元人民幣,與中國股市總市值十萬億元人民幣相比,杯水車薪,哪怕所有QFII的資金都離場,影響也只是微不足道。

  陳焱再翻看昨天滬深兩市的成交額約一千二百億元人民幣,原來一天的成交額已超逾目前國內QFII的總和!當然,如果所有QFII在同一天沽貨離場,不可以說對中國股市沒有影響,但這可能性明顯非常非常低。

  再者,中國QFII的安排亦一如其他國家,聰明地鎖定QFII資金必須留在中國三年,本金三年投資期屆滿時,亦只可以分階段將資金撤出中國(不過每年度投資者可將QFII投資賺得的利潤出)。

  以此推斷,就算QFII基金出現贖回潮,QFII基金經理亦毋須沽貨班師回朝,沽售誘因大減。

  經此一役,陳焱再次上了寶貴的一課,財經市場發展一日千里,投資者一定要不斷進修,與時並進,例如今天外資對中國的股市影響可能仍然輕微,但隨QFII不斷發展,金額不斷滾大,這設計是否真的可達到「助升不助跌」的效果,實要細心觀察。chanfire.blogspot.com

Wednesday, January 10, 2007

民企航空勝國企

10 January 2007
信報財經新聞

  昨天說過石油業,今天說說石油業的其中一大客戶—航空業。油價回落對航空公司有利,可能支持國內的航空公司如東方航空(670)及南方航空(1055)今年扭虧為盈,近期東、南航股價終於跟隨國企股升勢開始起動。不過,近日一則新聞則繼續為中國航空業老大哥們帶來警號:去年首十一個月內地客座率最高的航空公司是民企春秋航空,跑贏國企。

  《中國證券報》引述民航總局的消息報道,2006年1-11月份,春秋航空輸送旅客約一百零二萬人次,平均客座率達到95.4%,總營收四億八千多萬元(人民幣.下同);最重要的,是春秋航空期內盈利已超過二千萬元。換言之,這家2005年7月才啟航的航空公司,營運短短一年多已錄得盈利。

  春秋航空是廉價航空公司,一如國際上其他廉航,在春秋的飛機上不會提供免費的餐飲,同時依照慣例,在客機內不可食用自攜食品;並規定最高免費行李額為十五公斤,超出部分須支付逾重行李費,而國內其他航空公司最低免費額為二十公斤。

  春秋常以超平價機票來打響知名度,例如上海至濟南航線曾推一元機票作招徠,雖然馬上遭到濟南市物價局指價格低於成本違規,所以對春秋開出一張十五萬元的罰單,但春秋航空的廉價招牌卻因而更亮。最近期的「廣告」,是本月初為公司鄭州飛上海的首航航班拋出九十九元、一百九十九元的特價機票。反觀目前透過網上訂票,同航班的市場價格介乎五百元至近七百元不等;而坐火車的話,最高的軟臥價格亦介乎二百二十多元至三百六十多元,視乎快、慢車而定。

  從收入角度看,春秋航空首十一個月的營業額只有約五億元,相對東方航空2006年上半年已有約一百七十億元收入,春秋航空或說民企航空對國企的威脅好像不太嚴重。

  然而,不要忘記東航在2005年錄得淨虧損近五億元,2006年首六個月淨虧損擴大至十七億元。另一航空業老大哥南航亦無法獨善其身,去年上半年營業額為二百零六億元,淨虧損八億二千五百萬元;2005年南航淨虧損十八億五千萬元。

  雖然不是所有民企航空公司都賺錢,但另一民企航空公司東星航空,在2006年寫下首航當年即錄得盈利的紀錄。2006年5月東星航空首航,開航半年已累計承運旅客二十五萬人次,平均客座率達到82%,銷售收入達到一億三千五百萬元,實現利潤六百三十萬元。

  根據民航總局的統計資料,到2006年年底為止,共有五家民營及六家中外合資航空公司投入運作,總共投入飛機三十九架,註冊資本二十六億元。

  必須注意的是,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在2006年的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指出,繼續支持民營資本投資航空運輸業。就如國內媒體所形容,「民航總局此番表態,從某種程度上講是給民營航空打了一劑強心針,可以預計,民營航空將會獲得進一步發展。」

  得到民航總局的支持,預計未來民營航空企業將如虎添翼,對老牌國企繼續帶來壓力。 chanfire.blogspot.com

Tuesday, January 09, 2007

難為了油企

信報財經新聞
2007-01-09

  國際油價大幅回落,香港的油商又被抨擊「加快減慢」,不過原來貴為國企大哥大的內地石油企業亦同樣腹背受敵:對外要面對國際油價下滑;對內亦一樣要受「加快減慢」的質疑,實在不易為。中國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857)、中石化(386)及中海油(883)上周便罕有地在媒體面前聚首一堂,向公眾解話,強調自己公司並沒有「加快減慢」。

  過去中石油受惠於環球油價高企,純利屢創新高,成為香港賺錢最多的上市公司。不過,近期國際油價一直下滑,從高位約八十美元一桶回落至五十多美元,引發財金界關注這三間公司的純利將受到什麼程度的影響。

  對石油股略知一二的人,都會知道煉油是中石化主要業務之一,原油是煉油業務的原材料,所以中石化應可受惠於原油價格下降,是油價跌市時三間公司中唯一的贏家;至於中石油和中海油,相信無可避免會受到壓力。

  不過,有別於財金界,內地媒體關注的卻是這三家公司有沒有「加快減慢」,謀取暴利壓榨市民,這「指摘」與本港石油公司面對的不謀而合。內地報章的情況跟香港的媒體也差不多:社會版喜歡抨擊公司賺大錢,財經版則關注公司有否「賺盡」,為股東謀福利;上市公司呢?是豬八戒照鏡子,兩邊不是人,「賺又死、不賺又死」。

  然而,其實內地的零售油價是由政府控制的,在過去國際油價飆升期間,政府一直壓抑油價。沒想到在這樣的環境下,內地三間油公司的老總還是要「紓尊降貴」,罕有地站出來為自己的企業申辯。

  《北京日報》報道,中石油老總蔣潔敏提出數據,向內地媒體指出:「為把油價控制在公眾可承受的範圍之內,我國對成品油進行了政府定價,而這個價格要遠遠低於國際市場的油價,這就是價格倒掛。在目前國際原油價格相對較低的情況下,我們的成品油價格也還是倒掛的。」

  可是,這倒不了記者的金口,記者們還是「窮追猛打」,追問石油公司的「巨額利潤到哪兒去了」?面對這問題,石油企業的老總們盡力將巨額利潤的來源歸因於公司削減成本(一則那是公司的功勞、是公司做得出色的指標嘛!再者,這有助減低公司在普羅大眾身上賺取暴利的形象!)。

  蔣潔敏說:「漲價是原因之一」,「但利潤主要源於企業內部的清理整頓,改革分流,降低成本和挖掘潛力。」過去三年,中石油共撤併了八千多個銀行賬戶,債務規模縮減了一千多億元人民幣,去年一年光降低成本產生的效益就達到一百億元。

  中石化由於80%的原油要在國際市場採購,價格倒掛致使其煉油企業一年虧損四、五百億元,為保證利潤,中石化平均每年關停落後煉油能力一千六百二十萬噸,數十萬員工在整合中被分流。

  中海油老總傅成玉則表示,去年公司的綜合能耗及用水量分別下降一成多及二成多,省下來的錢都成了利潤。

  這些答案對普羅市民來說當然愉快一點,因為石油公司沒有壓榨民脂民膏;然而,這答案對財金界來說,卻是一盞紅燈。眾所周知,成本是不能無限量壓縮的,這答案引伸出來的問題是:三大石油公司還有多少空間進行成本削減?!

  唉,對外面對油價下滑;對內又要繼續削減成本、擦亮公眾形象。石油公司老總們,2007年不易為啊!chanfire.blogspot.com

Tuesday, January 02, 2007

丈八金剛

信報財經新聞
2007-01-03

   港股氣勢如虹,愈升愈有,股民炒個不亦樂乎之際,陳焱拿一則語文題、一則人物題考考大家,讓大家輕鬆輕鬆。

  語文題:

  「那些目前沒有被施加發牌條件的進行第六類受規管活動的中介人,是已符合《適用於保薦人和合規顧問的指引》(《保薦人指引》)所訂明的資格準則,且已獲證監會通知確認其保薦人╱合規顧問資格的中介人,或是那些在接獲《意向書》後已提交申述的中介人。證監會現正仔細評核有關中介人的申述。」摘自證監會一新聞稿。

  有沒有讀者明白上述文字是啥意思?有的話陳焱實在希望讀者到在下的博客留言賜教,更歡迎讀者投票選出解得明白的人士,陳焱準備小禮物乙份贈送之。除了證監會製備這份新聞稿的員工之外,歡迎任何人士,包括證監會其他員工參加比賽(陳焱懷疑證監會中有多少人看得懂!),至於全港市民嘛,陳焱很有信心七百萬人中看得懂這份新聞稿者不足1%。

  看了上述文字,最高興的是誰,最不高興的又是誰?

  答案:最高興的莫過於上市公司,因為證監會雖然身為監管機構,肩負審核上市公司向外公布資料的重責,但該會自己所撰的新聞稿卻看得人一頭霧水,所以上市公司自然可以同樣準則對待之。最不高興的人是誰?自然是中國語文科老師,不通不順不明所以的文字仍能登大雅之堂,嗚呼哀哉!

  人物題:

  港交所(388)主席夏佳理目前在多少家香港上市公司出任董事職位?

答案:九家。恒隆地產(101)、香港興業(480)、港燈(006)、和記港陸(715)、信和酒店(1221)、信置(083)、SCMP(583)及尖沙咀置業(247),當然還有港交所。

  有沒有利益衝突?沒有(官方答案)。是不是最理想的安排?是(官方答案)。

  外國交易所的主席有擔任其他上市公司的主席嗎?倫敦交易所主席Chris Gibson-Smith身兼British Land Company PLC高級獨立非執董(紐約證券交易所及納斯特交易所的網站分別顯示,它們的兩位主席都沒有出任其他上市公司董事職位)。

  為什麼此時陳焱無端端挑起事端?這兩天看通告看到和記港陸有董事辭職,但夏佳理的名字仍「愉快」地在公司董事名單上出現,所以唯恐天下不亂。

chanfire.blogspot.com

Monday, January 01, 2007

蒙牛勝在用「心」經營

2 January 2007
信報 (繁體)

  2007年伊始,祝各位讀者今年勝去年。陳焱向大家推介我的心水股份:蒙牛(2319);筆者剛以遊客身份參觀該公司,對蒙牛的運作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其實現在談蒙牛未來的股價並不容易,因為公司股價已起飛,早已處於uncharted region,不過仿效股神畢非德,筆者建議長期持有這家優質公司的股份。

  蒙牛股價在2006年大放異彩,由約六至七元水平逐步攀升至二十元四角五仙;以公司2004年6月以三元九角二點五仙上市價計算,二年半累積升幅逾四倍。

  蒙牛業務優秀是股價的一大支持,先說口碑。陳焱自己不太喝鮮奶,但家人每天都會喝奶一盒,所以對於紙包奶亦屬半個專家。蒙牛鮮奶的水準明顯優於對手,這是為何這家1999年才成立的公司,能夠在短短六、七年間登上中國乳業大哥大的位置。

  除了感覺,亦要看數字。以業務收入計,蒙牛成立時在全國乳製品企業排名第一千一百一十六位,六年間已急升至全國第二位;目前蒙牛在液體奶(即非奶粉奶)、冰淇淋這兩個市場都已成為全國銷量第一,將傳統老大哥光明乳業等擠在後頭。

  財務表現方面,2003至2005年公司的營業額急增逾倍,由四十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突破一百億元關口;以金額計純利雖不算高,但增幅卻極為顯著,2003年純利僅一億元,2005年已達二億八千二百萬元。

  誠然,以歷史市盈率計,蒙牛處於極高水平(五十六倍),而且上述佳績都是歷史數字;從來股票市場看的都是未來表現,蒙牛前景取決於公司今後是否能維持高增長。筆者認為可以。

  第一,鮮奶市場在中國只是剛起步。根據蒙牛2004年招股書資料,內地人均液體奶消費量在1998年是零點六公斤;2001年增至二點二公斤。然而,這數字較之美國的八十六公斤、英國的一百一十三公斤、日本及南韓分別三十九公斤及六十四公斤,差距仍不可以道里計。雖然上述統計數字已是數年前的資料,但中國的奶類市場顯然仍處於高增長期,遠未飽和。

  第二,開拓高檔產品。蒙牛在液體奶市場先拔頭籌後,積極開拓酸奶(香港叫乳酸飲料yogurt)市場,上月剛宣布與全球最大酸奶製造商法國達能成立合資公司開拓這個領域,涉資十六億元。蒙牛希望借助達能的酸奶保存技術,進一步拓展這個市場。

  達能在酸奶市場絕對能為蒙牛帶來進步的空間,但達能過去在中國的表現卻好壞參半,收購內地瓶裝水樂百氏,令後者每下愈況,便是一大敗筆;與光明乳業合組的酸奶公司亦發展有限。今次蒙牛與達能的合作能否打破宿命,要看蒙牛在合資公司的51%持股量能否「扭轉乾坤」。筆者對此持審慎樂觀態度。

  陳焱在參觀蒙牛廠房時,感受到蒙牛的企業文化甚為優秀。當然,公司開放予公眾參觀的一定是示範單位,但在一望無際的草原,看著蒙牛有系統、有條理地生產,以及蒙牛廠房到處可見的處事格言;感受公司在開業早期已懂得考慮員工福利-為員工興建居所,並以成本價售予員工;參觀蒙牛在內地先驅性的倡導動物福利-減低受環保人士抨擊的可能性……。去過呼和浩特蒙牛的廠房,很容易會對蒙牛投下信心的一票,因為管理層是以心來經營這盤生意的。

  最後一提,除了蒙牛股份,筆者更推介蒙牛的特級奶「特侖蘇」-非常可口!不過,香港好像沒有這產品,讀者若有機會到北京、上海,必喝!

chanfire.blogspot.com

溫故.知新

27 December 2006
信報

  聖誕假後剛復工,大家又期望新年假的來臨。這是陳焱2006年最後一次跟大家見面,希望大家新年勝舊年。今次本欄作點回顧,總結過去四個月來陳焱論及的公司。

  8月初國美電器(493)宣布全面收購永樂家電(503),公布收購時國美的股價處於七元水平,過去數月累積跌幅約一元,現股價處於六元水平。

  中電(002)8月份股價處於四十六元水平,上周五收報五十七元四角,升幅約25%。

  高貴的李小琳掌控的中國電力(2380)香港供電大計仍只聞樓梯響,未如8月時中電國際副總裁王子超所說,中港電力可在取得港府批准後三個月內向本港供電,且看公司能否在2006年餘下的數天最後衝刺。

  去年3月,中國電力夥拍創業板公司慧峰(8228)染指香港電力市場,消息刺激慧峰股價從不足二角,一度炒高至一元,雖然供電大計仍屬紙上談兵的階段,但慧峰股價仍在四角多水平上落,期內累計升幅約一倍。

  富士康(2038)先後與中、港媒體結怨,不過公司的股價不見受到重大影響,由約二十二元升至上周五收市價二十五元三角。

  香港外匯基金的投資回報繼續……。

  港交所(388)繼續反應遲鈍,並沒有修例處理現行規則的漏洞○悉數出售資產與出售股權的效果可能相若。

  中國糧油(506)10月系內進行大改組後批股集資,股價目前約報七元五角,較宣布重組大計時約六元八角水平高。

  時裝店I.T(999)副主席公布有意開拓花店、餐廳等新業務,當時股價約處一元四角,上周五收報一元三角一仙。

  受惠於越南概念,陸氏實業(366)股價由今年初約一元一角,升至上周五收市價一元七角三仙。

  中國銀行(3988)公布收購亞洲最大飛機租賃公司新加坡飛機租賃35.5%股權。

  聯交所(或者包括上市公司)僵化地按本子辦事!任何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只要簡單地在標題註明「澄清」,甚至「澄清股息」便可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但我們精明的港交所連這些common sense都不懂應用。

  展望2007年,希望香港股市愈升愈有,小股民「豬年入水」,各位讀者百尺竿頭。

chanfire.blogspot.com